“赶集网,啥都有!”“买卖二手车,上瓜子直卖网!”从创立之初就备受欢迎,如今,已成为人们工作、生活中的一部分。而作为它们的创始人杨浩涌又有着怎样的心得与体会呢?
赶集网&瓜子二手车创始人,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浩涌
今天,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杨浩涌的成长感悟!
1
企业文化
这些年杨浩涌创业下来有个这样的体会,如果你是ky体育官网行业第一,一定要利用这个优势招到更好的人,确保你的团队比对手更优秀。如果你比对手多融了两倍的钱,但在招团队时还在省钱,这是没必要的,因为这个时候你要建立自己的势能。
创业早期时,我ky体育们可能每天都在不停地解决问题,但在解决问题之时,不要忽视了团队。创始人有没有把自己的梦想分享给团队?创始人认可什么样的行为、价值观和未来?
这些问题如果你在公司几十人的时候不解决,到几百人的时候你会很痛苦,很难解决,你的团队没有魂。
所以早期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,你一定要建立势能,吸引优秀的人才,建立有效的内部机制。刚才提到的公司使命、价值观、愿景,这不是虚的,一定要去讲,跟每个人无时无刻地讲,让你的团队认同这个东西,这很重要。
在A轮的时候你很难请到大牛,但是不建议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团队打造到最好,相反努力将自己的中层团队做好很重要,因为他们将来会是公司的骨架。
2
赶集犯的两个错误
当赶集拿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市场营销,运气特别好的是赶集早期通过口碑、通过搜索引擎发展,到2012年拿了一笔大钱。当时C轮拿了大概六千万的美金,团队从来没有拿到这么多的钱,赶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,公司迅速扩张。
那时候因为对销售和营销的不了解,我们简单以为销售就是把人招起来,然后去打电话钱就会来,现在看起来其实挺傻的。那时候对销售不了解,赶集拼命招人,从100人扩张到900人。
2012年、2013年赶集打了广告说自己销售额多高,其实那个时间点赶集是销售额越高亏得越大。恰好那时竞争对手也进来了,我简单以为把量做大就可以,那时候犯了两个错误:
第一个错误是专注的问题;我们当时做了很多东西,我们做了社交类产品,还做了团购。其不应该做团购,但是在那个时间点上,很多投资人跟我说杨浩涌我们想投你,前提条件是你去做团购,你们在团购上有非常大的优势,因为你们有很多稳定商户,你做团购很有优势……
我们被他们花了三四个月来说服,做团购我们团队也讨论了很久,也比较小心,我们看着形势不对就关了,现在觉得挺傻的,但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如果有投资人跟你这么讲你肯定也会去做。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诱惑,其实对你来说都不是核心竞争力,你很轻松地进去了,进去以后摔一个大跟头。
最后我们内部总结了一句话:生了孩子是要养的。「养」的意思就是持续地投入关注。别人家小孩有玩具我为什么没有玩具,这里玩具指人力财力,如果你不给他,就会影响他成长,如果你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孩子那你的负担将会很大。
第二个错误是公司快速扩张带来的企业文化、管理的压力;那时我们的销售人员从几百人一下子涨到900人,最高的时候到了2500人。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大概招了500人,500人的增长!但我们高管中没人带过超200人的队伍,可以想象那时的压力有多大。
说一个笑话,我当时进公司的时候被我们门卫拦住了,他说你是谁?我不知道我怎么回答,他说你是哪个部门的?我又不知道怎么回答。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我想这是每个创业者都要经历的一个痛,就是公司高速增长以后团队管理、文化等很多方面跟不上。现在很多人说杨浩涌你做地推你管过几千人几万人这是你的强项,这个强项其实在2009年、2010年是我最大的弱项,都是这几年慢慢成长过来的。
所以没有一个创业者天生就是全才,一方面特别强另一方面肯定是弱的,成长学习是最重要的。逃离自己的舒适区,千万不要说我这个不懂找一个人帮我管理,这样一定是会出问题的。
3
带团队
很多创业公司的CEO都没有管理大团队经验,不知如何提高领导力,其实领导力就是两件事:一个是管人,一个是管事。管理任何公司,管人是非常重要的,就是你对团队中每个人的关注,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
再继续拆分,早期创业创始人应关注三件事情,第一是战略,第二是人,第三是事。不同的人在这三个事情上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。
绝大部分的创业者在事上花的时间最多,永远在救火,永远在解决问题。产品有Bug,系统不够稳定,营销不够牛,作为CEO都自己上,跟团队开会讨论的全是问题。我的建议是CEO要多花时间在人和战略上面,要占50%的精力,而不是主要陷入事情本身,这是我自己第二次创业的经验。
首先,在人上面。一个是找人,找到合适的人。很多人在找人上不太愿意花功夫,通过猎头找几个人,三四个候选人里面选一个,但最后发现在创业公司里面,组织结构非常扁平化,人非常少,能不能胜任工作取决于CEO在找这人上面花多少功夫。
如果用一两周时间把这个人找来,后面要花几个月去改造,不断地跟在他后面看做的怎么样,不断提改进意见。这个人其实是不合适的。与其花时间在后面对人的管理上,应该在前期找人上多下功夫,一个好的人是值得花非常多的时间。你看重的人,在他身上花精力是非常值得的,他会被打动,他会感知到你确实非常在乎他,士为知已者死,好的人才觉得跟你是有共鸣的,他愿意加入你这个团队。
CEO长期要有一个候补队员库,尤其是要找营销的人,产品的人,是要长期积累足够的人才库,这些人在某个早期发展阶段,是不愿意加入你们公司的,但是要保持沟通,跟他说很希望你来,任何问题很多时候找他聊聊喝喝茶,跟他去沟通一下,听听他提建议,没准就加入了。
千万别说找人就仅仅通过HR发几个简历候选人,当中挑一个,尤其是总监级别以上的人。
对人的管理,CEO要去跟团队沟通的时候,一定要务虚和交心。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需求,每个人从他的角度看公司都是不一样。
所以,正式交谈也很重要,不管你与这个人关系有多亲,如果你是CEO把人招过来,三个月的时间跟他一起坐下来,不谈工作,我谈你管理的技能,和你观察碰到的问题,然后我们俩一起去讨论怎么成长进步,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,而且他会知道你在培养他,他会知道你在意他。
4
做事
做事要用多少时间?我自己的亲历感受,90%的创业者每天的时间花在做事上。你们会发现随着公司的发展,公司的CEO,比如马云到后来的时间基本上全部在战略上。如果CEO每次都解决一样的事,其实就是找的人出了问题。人的问题解决了,公司这事还不行,那一定是公司战略出了问题。
就像你选择创业方向,创业耗了五年时间,最后发现方向错了。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先在战略框架上多下点功夫呢?
所以优秀的CEO需要在战略上面花非常多的时间。CEO要想今年公司的战略,以什么样的策略去做,财务规划又是什么,这些都要花很多时间。
CEO千万别说最近好忙,我最近修bug,最近打一场营销战,我所有的时间全部花在这,你别跟我讨论战略,这个事不着急,我们先把这个仗打完了,不然饭都没得吃了,这都是有问题的。
其实每个创业者应非常仔细的想想自己的时间应该花在哪里,在战略方面花费多长时间。如果CEO发现70%的时间花在做事情上,那只能说明你的团队还不够强。
5
战略
战略制定和全年规划是超级超级重要的事情。
每个CEO都是这样,有的在打磨产品,有的在找方向,有的还在找商业模式,这个时候你的钱你的事情超级重要,但你再波动,这一年到年底大概做成什么样,CEO心里都要有数。
全年规划不是你自己脑子的想法,一定要拉着你的团队出去花一天两天的时间去讨论,把问题丢出来,过一个月拉着大家再去讨论这个事情,我们全年怎么做,我们做什么事情,把任务分解下去,谁做哪一块。这是团队一块做的事情,也是建团队很重要的过程。
我们目标是什么,优点是什么,缺点是什么,在人上怎么补齐,然后把资金情况跟大家分享,我们的钱应该怎么花,大家怎么看这个事情,每个人从公司角度出发,这种参与感给团队带来的凝聚力和长久的激情非常有效,而且CEO在这种团队沟通中会吸引很多人,还有不要自己一个人发言,要让大家都把想法思路都表达出来。
全年规划定下来后,千万不要随意做大改动,可以每个月调优,所以需要有一个长期的,还有一个短期的规划。
6
焦虑与激情
很多CEO说焦虑,那么怎么排除焦虑,又怎么保持激情。
保持激情有一个有效的办法,要想团队长期有激情,要跟大家沟通且分享。打胜仗是保持激情最好的方法,有全年的规划,设定阶段性目标,并最终把这些都达成。
如果也不跟团队说今年目标是什么,到底做什么事情,或者做一个轻松的目标,你以为是对大家好,能让大家放松一点。或者说今年挺好,账面上很有钱,今年定的目标也没什么可担心,我们达成了也很高兴。然后说大家发水果发零食,没事出去打打球,跑跑步,团团建。你觉得这个团队大家很融洽,其实这个团队是个小白兔团队,这个团队是经不住打仗的。
天天喊口号练练兵,吃吃饭,唱唱歌,这个团队能打仗?所以在任何一个阶段,一定要带着团队去打仗,你用阶段性的目标不断去挑起大家的斗志,大家只有在打仗的过程中,或者说在接近的生死中去磨练自己的团队,才是过硬的军队。
管理团队的时候,为什么需要定一个挑战性的目标,为什么把目标定的高一些?三千万或者五千万看上去貌似没有本质区别,估值也差的不多。但是定五千万是超级重要的,重要在哪里?带着他们去打仗,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管理的问题,技术能力的问题,人才缺乏的问题,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场战役中去爆发出来,解决了问题,这个团队才会成长。而且,不断的去打仗时你的团队才不断成长并保持激情。
减轻焦虑的方法就是想清楚长远的事,带着你的团队一起打胜仗,分享你的思考,就某一个问题做非常长的讨论,去剖析我们这帮人到这个公司是为了什么目的,我们自己觉得我们的缺点是什么,我们在公司发展中哪一块需要加强,自己扒扒皮,相互说一些问题,去做反思。所以降低焦虑就是分享出去,把长期规划好,这些花的时间越多,你的焦虑感越轻。
总结
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侥幸的。杨浩涌也一样,在创业的路上,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不断的探索,不断创新,不断的前进!
文章编辑来源于企业家智汇库
发表评论